台积电之所以牛是因为老一辈大陆精英点亮了台湾省的科技树

2023-04-23

  3月4日,台积电宣布启动2023年招聘,预计招工超过6000人,硕士毕业的新进工程师平均年薪200万新台币,大约45万人民币。

  台积电占台湾省GDP的16%,可以说是台湾经济的命根子。全球所有的EUV设备它占一半,那些趾高气扬的手机厂商,在台积电面前也得低调排队,而且最先进的光刻机只有在台积电才能完全的发挥出来。全球所有的顶级芯片设计厂商,基本上都是台积电的客户。

  有时候真想一觉醒来台积电就回归,如此一来,国内厂商遇到的瓶颈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。

  1974年2月7日,七位特殊的客人来到台北市林森北路的“小欣欣”豆浆店,他们分别是经济部长孙运璿、交通部长高玉树、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王兆振、电信研究所所长康宝煌、行政院秘书长费骅、电信总局局长方贤齐,以及在美国无线电公司担任技术专家的潘文渊。

  这七个人,六个来自内地,只有交通部长高玉树是台湾人,此人1938年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学,后来担任过两届台北市市长。

  潘文渊是苏州人,他在上海交大毕业之后去了美国读博士,还入选美国工程科学院院士,当时在美国无线电公司实验室当主任。台湾的半导体技术正是潘文渊利用自己在无线电的关系,才促成了半导体技术向台湾转移。

  在早餐店,潘文渊建议职位最高的孙运璿,一定要抓住电子领域,发展积体电路,因为这是可持续发展的产业,想学这门技术必须去美国。

  孙运璿是山东蓬莱人,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,整个台湾省都能用上电,他功不可没。

  孙运璿认为潘文渊说的没错,虽然去美国学习,需要一千万美金的经费,但还是答应了,离开早餐店之后,就开始筹备各种工作。

  1974年7月,潘文渊同意成立技术顾问团,提前从美国的无线电公司退休,帮助台湾发展半导体产业。

  1975年2月,孙运璿斥巨资350万美金,从美国无线电公司RCA购买了全套的芯片设计和专利技术,并且派了40多人到美国RCA培训,这批人为日后台湾省的半导体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。其中有后来联华电子的董事长曹兴诚、台积电的元老曾繁城。当时正在美国读硕士的蔡明介,也通过面试加入了队伍,他就是后来联发科的董事长,当时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8岁。

  台湾第一座半导体芯片工厂,1977年12月16日建成,当时生产出第一片晶圆,采用的是7.5微米的制程。当时一个星期只能生产300片3英寸的晶圆,1979年产业升级后产量提升到4000片。

  这种大幅度的跨越,台湾当局决定邀请企业家们入股,等到原始股东齐聚的时候,发现每一家企业的名字里都有一个“华”字,于是就取名联华电子,曹兴诚担任副总经理。而此时的张忠谋已经在美国的德州仪器工作了20多年。

  张忠谋1931年出生在浙江宁波,因为他父亲是鄞(yin)县财政局长,母亲又出身书香世家,所以家庭条件好,18岁的时候就入读美国哈佛大学,成为当届唯一的中国人。

  他在德州仪器工作,接触的是全球最前沿的科技,其实孙运璿早就注意到了他,两人关系也特别密切。

  张汝京1948年出生在南京,父亲是冶金专家,母亲是化学家,家里条件也特别好。当时谁能想到,未来张忠谋的台积电跟张汝京的世大、以及后来的中芯国际打得不可开交呢。

  台湾方面做梦都想把张忠谋请来,孙运璿1982年代表台湾当局正式向张忠谋发出邀请,承诺让他担任工业研院院长,张忠谋思前想后,犹豫了好几年,终于在1985年同意,但那时候他还没辞职。

  没错,曹兴诚归他管,不过曹兴诚早就培养了自己的势力,牢牢地掌控着联华电子。

  1987年张忠谋辞职之后,由台湾官方、荷兰飞利浦等多方筹资,成立了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(现在台积电)。

  张忠谋的运气实在太逆天,当时正赶上半导体飞速发展,台湾当局还特别重视他,再加上在美国顶级德州仪器工作几十年,早就建立了庞大的关系网,所以天时、地利、人和全让他给占了,至少在台湾的半导体领域,没有人是他的对手。

  虽然台积电在成立的第一年亏了一亿新台币,但张忠谋凭借过硬的关系,说服通用电气半导体总裁戴克,争取到为英特尔代工的机会。

  虽然他把控着联华电子,但张忠谋压根没时间过问联华电子的业务,说白了人家不重视。张忠谋当时拼命地提高技术,走代工这条路,硅谷很多企业的芯片都选择台积电。

  曹兴诚走的路子是产业一条龙,他知道走代工竞争不过台积电,所以联华电子除了半导体代工、IC设计、静态存储器、还做VCD芯片和汽车芯片。

  然而,无论是张忠谋的台积电,还是曹兴城的联华电子,甚至是三星、包括德州仪器,都不是日本的对手。

  在八十年代,半导体行业是日本人的天下,台积电和三星之所以能脱颖而出,主要还是因为美国的《广场协议》+两次《半导体协定》肢解了日本的半导体产业,这才逐渐转移到韩国和台湾省,成就了台积电的崛起。

  冷战结束之后,美国一家独大,很多信息技术从军用转向民用,当时硅谷遍地都是人才,而且都很年轻、有思想、有抱负、雄心勃勃,其中就包括高通的七位创始人。

  1991年,曹兴诚找到了张忠谋,指责对方作为研究院院长,为什么不给联华电子和台积电同等的待遇。曹兴诚以此为由,联合其他董事罢免了张忠谋董事长职务,曹兴诚彻底成为联华电子的一把手。

  其实,台湾当局不可能让台积电一家独大,要互相竞争才能良性发展,所以曹兴诚的举动上面有人支持。

  当张忠谋和曹兴诚在台湾省风生水起的时候,张汝京也在德州仪器大展拳脚,先后建了4座芯片工厂,然后又去意大利,日本、新加坡、台湾等地,一口气建了10个工厂。

  1996年,国内工信部赴美参观访问来到了德州仪器,负责接待的就是张汝京。

  年底工信部邀请张汝京到北京参加论坛会,当时科学院院士王阳元希望张汝京能回国,帮助国家发展半导体。

  这就是张汝京和张忠谋的不同之处,他了解到国内不惜一切代价发展半导体时,国外再好他也要义无反顾回来发展。

  当然,台湾省也注意到了张汝京,1997年张汝京在德州仪器辞职的时候,海峡两岸同时伸出了橄榄枝。

  大陆这边是来自台湾,在无锡建厂的陈正宇。台湾那边是中华开发工业银行的总经理胡定吾,此人跟是大学同学。

  抛来的两个橄榄枝,张汝京都抓住了,在无锡他是华晶上华公司的总经理,在台湾胡定吾的世大半导体张汝京也担任总经理,那几年他一半时间在台湾,一半时间在无锡。

  然而在1998年,因为某些原因李登辉命令张汝京和他的团队撤回台湾,专心发展世大半导体。

  张汝京没回来之前,台湾地区是张忠谋和曹兴诚互相竞争,张汝京回来后,台积电和联华电子都感到了巨大的压力。

  林本坚之前在IBM公司专攻光刻技术领域,1975年就做出了当时光刻领域最短波长的光线,他自己把它命名为深紫外线,后来深紫外线成为光刻显影技术的主流。

  林本坚的加入让张忠谋知道,台积电一家独大的日子不远了,随即开始收购其他的半导体公司,包括世大。

  张汝京肯定不同意,但他一个人说了不算,最后张忠谋用50亿美金的价格收购了世大,并且还保留了张汝京的总经理职位。

  张汝京一气之下带着300万美金,以及募集到14亿美金来到上海创建了中芯国际。

  台积电收购了世大半导体,再加上林本坚的加入,曹兴诚的联华电子压根就不是对手,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,还是高科技人才。

  那时候的台积电别说在台湾,在世界上也是半导体领域的巨无霸,直到今天也是。

  大家也都看出来了,台湾省的半导体之所以有今天,就是老一辈大陆精英当年扛着巨大的风险,点亮了集成电路的科技树,让宝岛抓住了机遇,70年代的红利,一直吃到今天。

Axial Fans